1941年底,日寇偷袭美国海军重要基地,挑起太平洋战争;同时为了争夺东南亚和太平洋诸岛屿的丰富资源,日寇从本土和中国战场抽调了大量部队,迅速攻占了菲律宾、泰国、缅甸等地,并重创了英美海军。但短短1年后,形势就发生了逆转,日寇在太平洋上的制海制空权逐渐丧失,美军潜艇部队在航空兵配合下深入东方海域,将日寇从本土到南洋一带的海上通道几乎全部切断,南洋派遣军很快沦为一支孤军,弹药补给也越发紧张。
日寇南下连克146城
为了挽救南洋派遣军的数十万人,日寇大本营决定实施所谓的“一号作战”,集中兵力从黄河北岸出发,沿着平汉铁路、粤汉铁路两条大动脉一路南下,打通一条纵贯南北的“大陆交通线”,从陆路向南洋派遣军输送补给。1943年,日寇“中国派遣军”集中18个师团开始“一号作战”,短短8个月就取得了巨大成果。
展开剩余67%日寇不仅从国民党军手中抢占了河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省大部和贵州一部,夺取了洛阳、长沙、福州等146个中小城市,还摧毁了设在衡阳、零陵、宝庆、桂林、柳州、丹竹、南宁等地的7个空军基地和36个飞机场,这些都是中美双方合作建立的,经常有美军重型轰炸机频频从此起飞,对日本本土等地实施轰炸。如今这些基地、机场被占领,使以后的空袭作战极为不便。
关东军精锐再度被抽调
尽管一时的成果巨大,但长期来看,“一号作战”对日寇不亚于“饮鸩止渴”。当时,其在中国总兵力仅25个师团,其中不少都被敌后战场的八路军、新四军牵制,等闲调动不得。为了能够达到战役目的,日寇不得不相对平静的“伪满洲国”抽调关东军精锐大量南下,本来这些部队是要增援太平洋战场岛屿作战的,但为了保障“一号作战”,增援计划只能取消。
后来,由于华北、华中战场顽强而持续的抵抗,这些关东军部队再未返回东北,基本被钉死在湖南、两广一带。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,兵分三路出兵东北,合围70余万关东军如摧枯拉朽一般,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大量精锐被抽调,实力大损,以至于在苏军面前几乎没有招架之力。
本土劳动力被大规模征兵
为了提升关内日寇的实力,日军大本营不得不挑选若干乙种师团、甚至丙种师团,增加重炮等装备,迅速扩充为甲种师团。但乙种师团原有兵力不过14000人,而甲种师团至少32000人,日寇不得不从本土征集大批青壮年参战,然后通过异常残酷的训练,使其短期内具备战斗力。但如此骤然间大规模征兵,大大减少了日本本土劳动力,使得本就捉襟见肘的粮食生产雪上加霜。
更何况,其中很多人都是军工企业的技术工人,他们的流失,极大影响了日本本土的武器制造能力,削弱了其战争潜力。
发布于:河南省信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