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放战争时期的第五大主力华北野战军,同样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。在这场战役中,来自华北野战军的三个兵团,解放了山西,京津等地区。在军事上消灭了傅作义军事集团与阎锡山军事集团。由于这两大军事集团的覆灭,直接促成绥远起义。
可见,解放战争中的第五大主力华北野战军,为华北地区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虽然,在1949年全军改编时,该野战军没有成为第五大野战军,但它同样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与此同时,来自华北野战军的名将,在新中国成立后,都是军队建设的骨干成员。据统计,新中国的历任总参谋长,就有五位来自华北野战军。
新中国的首任总参谋长徐向前,曾任职华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一兵团司令员,主要贡献解放山西,消灭阎锡山军事集团。在这期间,徐向前充分展示出卓越的战术指挥能力,如以弱胜强的临汾战役,以少胜多的晋中战役,都是解放战争史上的经典之战。
展开剩余73%可能正是因为徐向前的军事能力突出,在新中国成立后,毛主席亲自任命他为新中国的首任总参谋长。要知道,当时的徐向前并不在北京,而是在青岛养病。毛主席能够想到他,这也再一次说明,徐向前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军事干部,会打仗,能练兵。
新中国的第二任总参谋长聂荣臻,他是华北野战军的司令员,更是一位综合型的名将。
想必了解革命战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,聂荣臻曾任职红一军团的政委,与开国元帅林总是搭档。包括在抗战初期,聂荣臻都是属于军政干部。 直到与林总分开,前往五台山建立根据地那一刻开始,聂荣臻开始军政一把抓,逐渐成长为革命队伍中最全面的名将。
聂荣臻在建国初期,是代理总参谋长一职。由于当时的徐向前元帅在青岛养病,无法准时上任,所以由聂荣臻代替。
在此之后,粟裕与黄克诚相继任职总参谋长一职。不过,他们二人都不是来自华北野战军。粟裕是来自第三野战军,被誉为是打仗最厉害的开国大将。黄克诚是来自第四野战军,被誉为是最全面的开国大将,而在他们二人之后,也就是1959年,开国大将罗瑞卿任职总参谋长一职。
罗瑞卿曾任职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的政委。该兵团就是华北战场上,大名鼎鼎的杨罗耿兵团。当时的第一兵团在徐向前元帅的领导下负责解放山西,杨成武的第三兵团是后来成立的。
那也就是说:杨罗耿兵团才是解放京津地区的主力部队。作为兵团政委的罗瑞卿,是杨罗耿兵团的核心人物,同时为促进华北的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战功赫赫的罗瑞卿在新中国成立后当成公安部部长,1955年授大将军衔,任职副总理,总参谋长,军委秘书等重要职位。
在1965年,开国上将杨成武代替总参谋长一职。他在解放战争时期,是华北野战军第三兵团的司令员,后又担任第20兵团司令员。
在杨成武将军之后,开国上将黄永胜任职总参谋长,他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第四野战军。
据目前为止,在新中国成立后任职总参谋长的开国将军,都是来自华北野战军与第四野战军。
在黄永胜之后,叶帅与邓公都先后负责过总参谋部的日常工作。等到了1980年,开国上将杨得志任职总参谋长,他也是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华北野战军,曾任职杨罗耿兵团的司令员,是华北战场上消灭反动派军事集团的骨干力量。
在1987年十一月,任职总参谋长长达七年的杨得志退居二线。至此以后,总参谋长一职不再由开国将军担任。
发布于:江苏省信康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